聚焦发布|闽江学院:对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,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群
11月22日,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“加强理工类高校建设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”新闻发布会。省委教育工委委员,省教育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王飏介绍我省加强理工类高校建设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情况,福州大学、福建理工大学、厦门理工学院、闽江学院等四所高校代表参加发布会,闽江学院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陈兴明代表学校现场回答记者提问。
请介绍下闽江学院如何遵循“不求最大,但求最优,但求适应社会需要”的办学理念,对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,打造一系列应用型学科专业群,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打算?
陈兴明一是加强顶层设计,对接区域发展组建学科专业群。深化学科专业综合改革,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明确“学科专业聚焦应用、培养方案紧扣应用、队伍建设强化应用、科学研究突出应用、体制机制保障应用”,扎实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。对接产业体系组建学科专业群,围绕福建“四大经济”、福州344产业体系和重点发展的16条产业链,瞄准电子信息、纺织化纤等,整体规划组建5大学科群。按照“专业基础相通、技术领域相近、职业岗位相关、教学资源共享”原则,组建9个专业群,34个专业纳入整体建设,专业占比达56%。优化专业设置,重点支持区域发展急需专业,调减撤销17个专业,现有专业六成对接主导产业、四成对接优势与新兴产业,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匹配度不断提升。
二是深化共建共享,推进学科专业群融合特色发展。创新管理模式,推行“二级学院+产业学院+校地研究中心”模式,组建7个产业学院(省部级3个)、35个校地研究中心,推进人才培养、技术创新、就业创业等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。优化课程体系,打通基础课程、开设特色课程、共享选修课程、开展综合实践、增加数字思维课程等,实现“底层课程共享、中层课程分立、高层课程互选”,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、个性发展的培养体系。共建共享共用平台,整体规划学科专业群发展平台和产教融合平台,支撑教师科研、学生学习实训、毕业生就业等。
三是对接岗位需要,提升应用型人才岗位胜任力。以学生“岗位胜任力”培养为核心,跨学科跨专业开设数字金融定制班、长源纺织定制班以及15个微专业、20多个课程模块;联合国内高水平大学、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办13个创新班、实验班,开设10个第二学位专业、10个辅修专业,多规格、多层次、个性化开展人才培养。全力推进“专业+数智技术赋能”改革,打造交叉联动的数智化课程、教材与实践教学体系,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“数字+”学习。全方位推进“专业+特色方向”改革,引入168本职业资格(技能)证书,开设635门校企合作、书证融通课程,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。推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,通过开设课程、讲座,指导专业实习、学科竞赛,共同研发等,实施校企“双导师”制度,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56.56%。
近年来,学校应用型学科专业更具特色,在电子信息、海洋技术、资源环境等急需领域逐步形成相对优势。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,优质资源更加丰富,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培养规模提升。学校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超过75%,福州就业比例超过50%,学校为地方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能力逐步提升。
下一步,学校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,推进应用型学科专业的一体化建设,在省内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;完善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,加大重点产业、人才紧缺行业的培养规模;深化“专业+数智技术赋能”“专业+特色方向”改革,构建“优势更突出、特色更鲜明”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。
END
责任编辑|李晓滨
本期编辑|全媒体中心 申奥
文案来源|福建教育微言